重庆拼团购房61群(231)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30人申请入群

百年前重庆老建筑长啥样?一起去打望!

发布时间: 2016-12-29 15:44:46

来源: 重庆晨报

分类: 本地楼市


即将开街的两江国际影视城。 记者 罗伟 高科 摄

位于两江新区龙兴片区的两江国际影视城,虽缘起影视拍摄,却已然成为重庆近代史文化风情小城。100多栋近代风格建筑承载了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页那段重庆岁月。

这背后,是一群建设者与历史对话,用砖瓦书写的浪漫故事。

追寻城市记忆

今年9月,渝中区十八梯正式开始对老旧房屋进行拆除,引来了大批群众到此留影。“十八梯”一时成为朋友圈热词。

为什么一个集满老旧房屋的场所,会如此受到关注?答案在每个重庆人心中显而易见。

“在那里能看到重庆的历史痕迹。”28岁的银行职员杨华,翻出9月10日他为十八梯留下的光影。照片中,有风化残损的石梯坎、根系爬满石头缝隙的黄葛树……

在距渝中区50公里远的两江国际影视城,也有一个“十八梯”。2012年,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一九四二》,在龙兴搭建了一处外景拍摄基地,以重庆陪都时期建筑为主题。基地有66处建筑,“十八梯”就在其中。

电影很成功,4年多时间内,就有400多万人前往参观游览。

微博记录下了当时人们前往两江国际影视城的感受:“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重庆的繁华……裁缝店、鞋帽店、当铺……应有尽有”。

带着敬畏复建老建筑

为拍电影复建的66栋建筑,连同一条300多米长的街道,共同组成了两江国际影视城一期。为什么这条并不长的街道,能在电影上映后的几年内,还对游客保持很高的吸引力?

参与设计和创作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道出了其中奥秘。“最基本的一点,你要尊重历史。”胡斌的回答直截了当。科班出身、拥有多年建筑设计经验的胡斌,家里的书除了建筑类,就数历史书最多。

规划设计团队收集了4000多张重庆老照片,用来参考研究。博物馆、民主党派展览馆、老一辈重庆人、甚至在国外的重庆人,纷纷提供了珍藏的老照片。“当理念对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支持你。”胡斌说。

他们还拜访了近百位年长的重庆老人,从他们讲述的故事中,感受当时重庆的生活气息;走访了几乎重庆所有老镇老街,去观摩历史在这些建筑上留下的岁月痕迹;还对现存的50多处老建筑,进行多次实地测绘。

“电影效果和游客评价,就是一种肯定。”胡斌认为,两江国际影视城是中国电影人与建筑师共同打造的精品,早已超越影视城的范畴,而与近代史、老重庆联系在一起,与民族记忆和赤子情怀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情感,正好展现了两江国际影视城是在追溯民族历史,建构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和历史剪影。

以老建筑触摸历史记忆

随着游客不断增加,一期的景观体量和接待能力面临压力和挑战。2013年,二期启动,地上体量超一期5倍之多,新建近100栋建筑。两期加起来,共占地150余亩。

要在一块空旷的土地上,建造距今100年左右的建筑群,同时还要经得起电影观众和游客的检验,做到“不穿帮”,难度着实不小。

胡斌用到了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一说到老重庆,大家有可能想到的,不是某一栋具体的建筑名字,但一定会想到石梯坎、老码头、黄葛树、吊脚楼、小巷子中的某一种,而且巷子不能宽不能直,要有爬坡上坎、曲承转合的感觉。”

胡斌及其团队对重庆近代老建筑进行了抽象化分析,提炼其中的文化符号。他认为,人们对于历史记忆,是由这些元素和符号引发的。

影视城的建筑群并非照搬,而是进行有机组合。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西蒙兹曾提出,“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

在导游的解说词中,知名建筑有40余栋,还有100多栋建筑是叫不出名字的。“不是把那些有名的老建筑复制过来,放在一堆,就是所谓的老重庆了。”胡斌强调说。

他用拍戏打比方,“总要有各种路人甲配合才好看,全部都是大牌明星,个个都是主角,最终效果怎样,你们是晓得的。”正有了这100多栋“路人甲”建筑的映衬,影视城才真正立体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历史风貌。

老石板以细微之痕承载乡愁

影视城的建筑分为传统建筑、开埠之后的建筑、陪都时期的建筑,供当时的人民居住、办公、经营、金融、娱乐使用。众多建筑之中,没有哪两栋完全相同。

“修每一栋楼,都得经过细细推敲打磨。”影视城管理单位建设负责人夏明合介绍,当时的建筑,并不是在同一年全部建成,使用年限各不相同,每一栋建筑的外观风貌看起来,应有新旧之别。

为使做旧效果逼真,他们特别请来有老重庆生活经历的工人施工。这些工人知晓那个年代人们建造房屋时,采用的工艺和材料。

修建吊脚楼等传统民居,工人们放弃了现代化的木材切削工具,重新拾起刨子和凿子,采用“笨”方法。“这些工具,甩都甩好多年了,现在修房子,哪个还用这些哟。”53岁的木匠王师傅如此感叹。

做旧工艺,其实并非首选。夏明合介绍,他们在方圆300多公里内,大量收集石板、条石、水缸等历经风雨的老物件。最终收集到了总计3万平方米的老石板和1.2万立方米的老条石。

然而,并不能满足全部需求。他们决定,这些收集来的老石板、老条石,优先满足背街小巷建造使用,主干道只能“委屈”,用做旧的方法使之看起来古老一点。

夏明合和他的建造团队很清楚,到这里来的人,更希望通过建筑的细微之处,去追忆过去、寻找乡愁。(记者 阮鹏程)

(华龙网-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 xuwang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